9月5日,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講話,以《攜手推進現代化,共筑命運共同體》為題,深刻闡述了中非攜手推進“六個現代化”目標和未來3年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“十大伙伴行動”。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作為中非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,11年來,以發展為導向,為非洲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助力。展望未來,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高質量發展必將邁向更高水平,以中國式現代化經驗推進中非現代化進程,為全球南方現代化鋪就光明前景。
為非洲現代化夯實基礎
2013年以來,中國就把非洲作為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重要合作伙伴,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,以發展為導向,推進公平公正、人民至上、和平安全的現代化,支持非洲各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,著力支持非洲破解糧食安全困境、基礎設施滯后、資金短缺等發展瓶頸,加快非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,為非洲現代化打好基礎。
保障糧食安全,筑牢非洲現代化底基。作為非洲發展和安全的底線,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非洲實現現代化的難題。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以來,將農業合作作為與非洲國家合作的重點方向,推動了非洲國家的農業現代化發展。11年來,中國與非洲國家強化農業合作,建立“一帶一路”農業合作機制,有效提升了非洲糧食安全保障能力。中方積極搭建“一帶一路”農業合作交流平臺,在農業技術、農業物資等方面提供大量支持,提升非洲農業生產抗自然災害能力和穩產高產能力。11年來,中國已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,推廣300多項先進農業技術,帶動當地農作物平均增產30%至60%。中國已向非洲53個國家提供援助資金,實施糧食、供水、婦幼、教育等一批民生項目,受益人數超過1000萬人。
基礎設施聯通,疏通非洲現代化經脈。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非洲規模化工業發展的難題。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11年來,中國企業已在非洲各國累計參與新建和改造鐵路超1萬公里、公路近10萬公里、港口近百個,一大批學校和醫院投入運營,惠及超9億非洲人民,推進了非洲大陸互聯互通。中方在非洲參與的工業園快速吸引企業形成產業集群,帶動非洲國家制造業發展,加速當地工業化進程,為非洲推進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。
加強金融合作,為非洲現代化注入強心劑。非洲被視為未來世界經濟的“第三增長極”,現代化發展對資金需求量大。但發達國家牢牢控制著全球金融的話語權,對非洲國家融資要求提出了苛刻的條件。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11年來,中非金融合作堅持平等互利原則,確保非洲各國發展權利平等、機會平等,并逐步形成了以國內金融機構為主導,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、中非發展基金、絲路基金為先鋒,傳統國際金融機構為重要補充的多層次的“一帶一路”融資服務體系結構。中非金融合作積極支持中非經貿合作,重點投資了一批農業、基礎設施、資源開發等項目,有力促進了中國企業對非投資,為所在國基礎設施建設、技術進步、出口創匯和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,推動了中非產業對接和產能合作,有力提升了非洲現代化水平。
推動非洲現代化可持續發展
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11年來,積極推進非洲構建開放共贏、多元包容、生態友好的現代化,不斷推動非洲國家貿易、就業、人才等實現升級,有效解決債務問題,增強了非洲國家“自主造血功能”,推動非洲現代化可持續發展。
中非貿易暢通為非洲現代化注入活力。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充分挖掘貿易潛力,構建公平公正的全球貿易體系,助力非洲推進開放共贏的現代化。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以來,中國始終保持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地位。2023年中非貿易額達2821億美元,連續第二年刷新歷史峰值,中非間貿易顯示出強勁韌性與充足活力。非洲的特色農產品走俏中國市場,一方面有助于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多元需求,另一方面,非洲農業從業者也從中國市場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。機電產品成為中國對非出口的“主力軍”,“新三樣”產品對非出口實現較快增長,有力支持了非洲綠色能源的轉型,助力非洲建設生態友好的現代化。
中非教育合作為非洲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。非洲是一個年輕的大陸,但職業教育發展水平較低,需要更多職業培訓項目。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以來,將人才培養作為非洲實現現代化的支撐,強化職業培訓,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提出的“實施能力建設行動”,推動非洲人口紅利的深度挖掘和利用。中非共同實施“非洲留學生就業直通車”計劃,設立了多個獎學金專項,成立了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,實施頭雁計劃,目前已在非洲建成17個魯班工坊,為非洲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。
減緩非洲償債壓力為非洲現代化增添后勁。2019年,中國財政部發布《“一帶一路”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》,為“一帶一路”資金融通提供參考方案,推動中非合作項目融資可持續發展。同時針對非洲國家償債高峰期現實需求,中國以負責任大國的姿態積極參與債務問題國際治理,主動考慮債務國的財務需求,對確有困難的債務國率先緩債,為減緩非洲國家償債壓力作出了中國貢獻。
“十大伙伴行動”引領中非合作
展望未來,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將以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伙伴行動為指引,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實現世界現代化,推動中非合作向更高水平發展,攜手推進中非現代化。
一是推動非洲現代化成果惠及民生。落實文明互鑒伙伴行動,通過中非“一帶一路”合作平臺加強治國理政交流,推動減貧平行經驗分享。落實興農惠民伙伴行動,突出中非糧食安全合作,加強中非農業合作交流平臺,促進了對非農業合作和對外農業援助,在農業技術、農業物資等方面提供支持,促進了非洲國家農業生產抗自然災害能力和穩產高產能力。積極推動人文交流伙伴行動,持續建設好魯班工坊,豐富培訓領域,加強數字經濟、絲路電商等新合作領域勞動技能培訓和技工隊伍培養,切實落實把產業附加值留在非洲,為非洲創造就業崗位。以貿易繁榮伙伴行動持續提升非洲人民幸福感。通過單方面擴大市場開放和零關稅待遇,加快建設“絲路電商”,進一步擴大非洲農產品準入,分享中國超大市場優勢,讓非洲企業和人民切實獲益,提升幸福感獲得感。
二是推動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科技創新。將科技合作作為中非共逐現代化的驅動力,落實產業鏈合作伙伴行動,實施“一帶一路”科技創新行動計劃,繼續建設好中非創新合作中心,幫助非洲國家培養更多高科技人才,分享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經驗,共同培養創新增長動力。落實產業鏈合作伙伴行動,共建中非數字技術合作中心,以高標準的新基建推動非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,以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,助力非洲打破數字鴻溝,提升互聯互通水平,助力建設“數字非洲”。
三是促進中非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綠色發展。落實綠色發展伙伴行動,通過綠色信貸、環保基金、碳金融、綠色債券等多種方式支持發展太陽能、風能等可再生能源。深化中國—非盟能源伙伴關系,積極實施“中非綠色創新計劃”。支持“非洲綠色長城”建設,在非洲建設低碳示范區和適應氣候變化示范區。開展“中非綠色使者計劃”,在環保管理、污染防治、綠色經濟等領域為非洲國家培養專業人才。推動非洲國家在制造業中采用綠色技術和清潔能源,為非洲環境保護筑起一道綠色屏障。
四是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“小而美”項目。以互聯互通伙伴行動持續筑牢非洲現代化根基。通過實施更高水平的基礎設施聯通項目,打造陸海聯動、協同發展的中非互聯互通網絡。以鐵路、港口、機場、管網等傳統基建為依托,加大新基建項目建設,形成“陸海天網”四位一體全方位、立體式互聯互通新格局。推進發展合作伙伴行動和衛生健康伙伴行動,將民生項目作為優先項目,在非洲持續打造農業技術、衛生合作、技工培訓等“叫得響、效果好”的“小而美”項目,形成更多接地氣、聚人心的合作成果。
(作者萬喆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、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)
原標題: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助力中非逐夢現代化
責任編輯:孫宗鶴
網頁編輯:蘇偉